HKRITA大灣區專題討論圓滿結束
面對環境保護、提高生產效率及市場競爭等挑戰,科研對紡織製衣、教育等不同社會領域發展都有催化作用。不少機構已經將可持續發展納入他們的企業文化和發展策略,致力減少環境影響,推動循環經濟。2023年11月6日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
(HKRITA)
於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專題討論「創新賦能:可持續及循環發展」,正是要探討可持續發展技術如何推動循環經濟,以致促進社會發展。
專題討論由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總監(項目發展)姚磊博士主持,簡介研發中心與業界合作如何提升行業技術水平及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工作,之後,介紹四位內地及香港知名企業及學院專家及他們的講題。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總監(項目發展)姚磊博士介紹HKRITA多年來致力與業界合作,研發創新技術,協助企業推動可持續發展及提升競爭力

主持人及嘉賓合照
左起:香港理工大學時裝及紡織學院教授及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李鸝教授、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總監(項目發展)姚磊博士、活動合作伙伴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紡織品及紡織技術展副總裁Olaf
Schmidt先生、聲白集團首席科學家及集團研發總監張玉高先生、安踏集團創研管理總監楊建祥先生及晶苑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可持續發展(牛仔分部)經理黃尚哲先生
自主研發環保技術 提升生產效率
聲白集團首席科學家及研發總監張玉高先生介紹其集團採用的「純棉非水染色技術」及「在線回用染色鹽水技術」。前者以溶劑代替水為紡織品染色,大大減少耗水;後者則回收含鹽的染色廢水,減輕對工廠周邊水道及土壤造成的破壞,在棉印染行業中具重要的環保和節能影響。
晶苑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可持續發展(牛仔分部)經理黃尚哲先生強調在生產細節中加入創新的重要,集團怎樣在營運中實踐這個理念,當中包括牛仔單件產品碳排放計算器開發、淨零排放及能減少清潔的牛仔褲,以及利用工業剩餘物料製作再生面料。其中,一個工序透過機械化,完成傳統較污染的生產工序,不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更保障員工健康。

聲白集團首席科學家及研發總監張玉高先生介紹其集團嶄新的非水染色及回用染色鹽水技術

晶苑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可持續發展(牛仔分部)經理黃尚哲先生分享集團牛仔布料生產採用的環保技術
以創新推動設計教育及產品開發
香港理工大學時裝及紡織學院教授及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李鸝教授指出紡織產業鏈發展要與不同行業合作,因此,紡織設計及教育亦應邁向跨學科發展。她以其研發「農用管狀複合織物」為例,指出紡織品的創新設計如何協助節約農耕灌溉用水。由於紡織品應用範圍甚廣,例如保健及醫療,所以,開發過程亦需具備化學及人工智能等不同學科知識,因此她預計企業如加強與院校合作,不但可帶來更大商機,亦可為業界培養更多人才。
安踏集團創研管理總監楊建祥先生從品牌角度分享可持續發展的責任和方向。他指出,品牌面對眾多挑戰,單靠推出新產品並不足以滿足市場需要,要從材料來源、生產過程及消費後處理三方面的創新來減輕耗能及污染。另外,要解決與成本增加的問題,對品牌和消費者來說,責任感是當中的關鍵。

香港理工大學時裝及紡織學院教授及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李鸝教授指出創新思維於紡織品設計的重要性

安踏集團創研管理總監楊建祥先生介紹品牌如何回應消費者對環保服裝產品的需求
討論環節中,姚博士邀請講者分享業界面對的難題及應對。其中,如何令消費者更願意選擇環保紡織品,是觀眾感興趣的議題。李教授指出,建立消費模式需從教育著手,令消費者更了解環保紡織品的好處。而楊先生則分享其集團如何達致環保成效及生產成本之間的平衡,令社會大眾受惠。
是次專題討論吸引超過70名觀眾出席。中心更參與了同場舉辦的「大灣區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向國內及海外業界人士介紹中心的紡織研發技術。

問答環節中互動氣氛良好

中心於「大灣區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介紹舊衣回收技術、再生紡織物料、創新功能性紡織品及高性能運動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