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Machine榮獲科研及紡織國際獎項
令混紡衣物材料有效分離,循環再造成有價值的物料向來是時裝紡織業面對的挑戰。由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開發的Green Machine用水熱處理方法,令棉和滌綸混紡分離後,可以重新投入供應鏈成為有用的材料。過去一季,Green
Machine分別獲得「2022年全球百大科技獎」及「2022年國際紡織聯盟獎」兩個國際獎項,肯定項目以創新的紡織科技,解決時裝業界帶來的環境問題。
以環保的水熱處理減少紡織廢料
Green
Machine利用水、熱能和少於15%的可生物降解化學品,將棉和滌綸混紡分離。分離的滌綸纖維可以重新用來紡紗,從棉分解出來的纖維素粉末可轉化成紡織用的功能性處理物料或原材料,甚至農耕用的補水劑。
行政總裁葛儀文先生表示︰「所有經水熱過程處理的材料都可以重用,Green
Machine在促進可持續發展上具有巨大發展潛力,可令紡織業以至整體社會得益。」

Green Machine獲選為2022年「全球百大科技獎」(流程及原型類別)之一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行政總裁葛儀文先生(左)獲國際紡織聯盟副主席Juan
Parés先生(右)頒發「2022年國際紡織聯盟獎」(可持續發展及創新類別)獎

混紡衣物廢料中的棉和滌綸經分離後,分別轉化成纖維素粉末(左)及回收的滌綸纖維(中)

亞洲首個工業規模的Green Machine已於PT Kahatex工廠營運
業界通力合作 加快科研商品化
Green
Machine自2016年推出以來,已贏得五個創科獎項。亞洲首個具工業規模的Green
Machine於2020年在亞洲紡織生產商PT
Kahatex工廠設立,每天可處理1.5噸紡織物料。項目首項技術授權協議於2021年與著名牛仔布生產商之一的ISKO™達成,這些商品化成果得以迅速發展有賴創新及科技基金和H&M基金會支持。
H&M基金會的Strategy Lead Planet Positive,Christiane Dolva 女士表示
:「時裝及紡織業需要向Planet
Positive這個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邁進,不單要減少負面影響,還要創造一個用諸社會多於取諸社會的業界生態。如果Green
Machine的工業規模可以成功確立,就是顛覆時裝及紡織業的理想創科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