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服裝分類回收系統
要令舊衣物有效重用,衣物需要經過分類,讓回收商了解衣物的種類及物料等,才能決定採取適當的回收方案。然而,回收商一向依賴人手分類,既需大量人力,亦引起衛生問題。因此,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
(HKRITA)開發了一個智能服裝分類系統,結合人工智能及圖像分析,準確地把舊衣分類。
靈活模組配合業務需求
此系統設有四個模組,可識別衣物種類、紡織物結構、材料及顏色。四個模組既可獨立運作,亦可調動其排序,讓回收商能按照業務運作需求,執行特定的分類工作及業務運作程序。四個模組並由運輸帶連繫,透過機械臂拿起衣物,提升自動化及辨認效率。研發團隊更特別改善模組效能,以提升系統識別衣物的速度。例如,衣物種類模組可識別隨意懸掛的衣服,無需事前將衣物攤平,節省時間。

利用機械臂拿取衣物,減少人手需求

衣服只需隨意懸掛,系統便可以識別其種類
人工智能及圖像分析 提升識別準確度
系統設有由研發團隊建立的資料庫,讓模組可以透過不同的分析技術,有效地進行大量的衣物分類,並於八秒內編寫出分析結果。其中,紡織物結構模組採用圖像分析技術,可辨認梭織、針織或無紡布等織物結構,準確率超過95%。而材料及顏色分類模組利用高光譜相機識別衣服材料及顏色,準確率亦超過90%。四個模組接受從中央系統發出的指令而運作,若檢測發現不常見的衣物種類及物料組合,系統可提醒用家重新確定分類是否準確。
配合工業系統 提升舊衣回收效率
衣物分類是舊衣回收的第一步。衣物經分類後,可按照其資料再作進一步處理。HKRITA將於開研(Open Lab)設置智能服裝分類回收系統,能配合實驗室內其他回收系統運作,加快整個舊衣回收重用過程,達至有效的閉環生產模式。

於4月的第48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展出系統

項目榮獲該展覽的金獎(紡織類別)

香港研發中心高級研究經理趙汝謙先生(右)於5月的傳媒簡介會向本地傳媒介紹系統運作及好處

項目影片